我國最早建成的隧道窯都是拱頂的,參照輪窯的模式,按半圓拱建造,如果窯體寬度是2米,那么半圓的直徑一定是2米,這樣窯頂的重量對兩側窯墻的壓力最小,結構最穩定,也最容易施工。后來隨著隧道窯的發展,為了減小磚坯的高差(高差大溫差就大,溫差越大產品質量差別也就越大),人們又發明了微拱頂隧道窯,就是從起拱線到最高點的距離小于窯體寬度的二分之一,這個數據越小,窯內的溫差越小,產品質量也就越穩定。但微拱頂隧道窯窯頂重量對兩側窯墻的壓力太大,容易造成塌頂事故。
吊平頂是在微拱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吊平頂應該是最安全的隧道窯形式。其結構:將一塊一塊的吊頂板通過鋼鉤或耐火磚吊掛在窯頂的鋼梁上,再在吊板上面鋪設保溫層。
現在又出現了一種吊平頂新技術,就是將保溫棉(硅酸鋁纖維毯)事先做成一定尺寸的模塊,然后通過鋼鉤懸吊在窯頂的鋼板上,施工速度快,投資少。但這種技術在行業內爭議也很大,一是沒有解決鋼鉤耐腐蝕的問題,二是按照要求這種吊頂必須1-2年噴涂一次保護層,三是耐久性的問題,因為纖維棉經過高溫之后,纖維會逐漸失去彈性,一旦保護層失效,被壓縮的纖維很可能被窯內大風吹散,從而影響保溫性能,四是這種技術目前只用在小斷面隧道窯上,大斷面隧道窯隨著斷面跨度的增大,其窯頂金屬件強度也要求大幅度提高,其經濟性就沒有優勢了。
* 按照碼坯方式可分為一次碼燒和二次碼燒隧道窯
一次碼燒隧道窯就是從干燥到焙燒只碼坯一次,這種隧道窯工序簡單,設備少,用工省,目前行業內絕大多數都是這種窯爐;二次碼燒就是磚坯經過干燥或半干燥后再進行碼坯,增加碼坯高度。一次碼燒碼坯高度最高可達到1.8米,而二次碼燒最高可達到2.5米,所以產量要比一次碼燒高的多。有一些塑性差的原料如高摻量粉煤灰磚、煤矸石磚、黃河淤泥磚等因磚坯塑性差,一次不能碼的太高,在工藝上一般也選擇二次碼燒。對一些孔洞率高、壁薄的空心磚二次碼燒能提高合格率、減少廢品,因為經過第二次碼坯可以把不合格的磚坯挑出來,而一次碼燒就沒有這個優勢。
* 按照干燥窯和焙燒窯的位置關系又可分為直烘式和并列式
傳統的干燥窯和焙燒窯都是分開并列布置的,但有人為了節省場地和投資,把干燥窯和焙燒窯搞成直線式,這樣中間節省了頂車設備,而且窯的總長度縮短了,例如傳統并列式干燥窯長度一般為60—80米,焙燒窯長度一般為100-130米,二者總長度為160-200米,而直烘式隧道窯有的只有110米,比較多見的長度在120-150米之間,現在也有人做到180米的。
比較客觀的說,直烘式隧道窯節省了設備和場地,有的也能實現較高的產量,但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最突出的是冬季磚坯干燥問題,往往由于坯垛中下部干燥不好,造成裂紋甚至塌坯。
五、按照窯體斷面寬度可分為小斷面、中斷面、大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