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類住房將達70%提起避難層,大多數人都顯得茫然,不知道究竟為何物。為此,記者采訪了云南泛亞設計院工程有限公司院長李偉,為大家全面解讀避難層。
超百米大樓應設避難層
李偉介紹說,避難層,是指超過100米的超高層建筑為了消防安全疏散專門設置的、供人們應急避難的樓層。根據我國現行國標《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高規》)規定:建筑高度超過100米的公共建筑、應設避難層或避難間。
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由于樓層高、人員集中、功能復雜、疏散線路較長,加之高層建筑自身管線多,管道形成的煙囪效應大,火勢蔓延快,給疏散人員造成較大困難。因此,在高層建筑內每隔一定樓層設置避難層或避難間,采用特殊安全技術處理,為人員提供一個暫時安全的避難場所,并給消防人員提供一個救援的前沿基地都是必要和必須的。
我國高層建筑的設計有著非常嚴格的防火設計規范,避難層的設計有別于一般樓層。《高規》規定:通向避難層的防煙梯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斷開,人員須經避難層方能上下。同時,避難層應設消防電梯出入口、消防栓、消防卷盤、消防電話、應急廣播、應急照明和消防專線電話,以及獨立的防煙設施。此外,避難層還在防排煙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滅火設備等在規格和標準上都比普通樓層的要求高。
而避難層設置的數量、位置及面積,目前國內外并不統一。《高規》規定:首層至第一個避難層或兩個避難層之間不宜超過15層。避難層數量和位置的確定,主要是考慮建筑允許疏散的時間和速度,同時也兼顧消防隊員施救的需要,而避難層設置的高度還需考慮國內現有消防云梯車能夠施救的可能性。避難層的面積確定則是考慮了每個避難人員所應占有的最小面積和避難人數。《高規》規定,避難層的凈面積按5人/㎡計算。
在中國未來及在建的超高層都有避難層
李偉表示,隨著近幾年來建設現代新昆明和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戰略的實施,昆明市進入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層建筑修造的年代。上世紀末昆明市的超高層建筑只有以150米高的佳華廣場為代表的屈指可數的幾棟,作為公共建筑,都設置有避難層。本世紀的頭十年,我市超高層建筑建成及在建的項目已達數十棟,單云南泛亞設計院去年一年就完成了十余棟超高層建筑的施工圖設計。其中包括在建的昆明首個超高層住宅項目——金領時代,這也是昆明首個設立避難間的超高層住宅。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昆明的城市高度將會不斷被拔高、不斷被突破,這不僅將改變城市的形象,更會對人們的生活、工作、交通、身體、心理等各方面都產生影響。而超高層建筑衍生出的“避難層”,對每個生活其中的人意味著什么,這必將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
在設計昆明首個超高層住宅項目金領時代時,云南泛亞設計院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及外出考察調研,發現各地的要求和標準都不盡相同,超高層住宅有的地方設避難層(間)而有的地方不要求設,因為《高規》中針對的是超高層公共建筑,對居住建筑未作要求,但是發生火災時,居住建筑內的人群同樣需要這樣的避難場所。后經多方論證,已經明確昆明市超高層住宅都應設避難層(間)。
李偉建議,對于設置避難層,在政策層面希望應盡快出臺一些鼓勵、規范建設避難層的制度。比如作為公共安全場所,能否明確避難層建設免收土地出讓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不核發產權也不計入分攤面積等。昆明將要出臺的《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中已明確避難層可不計入建筑面積,這對推進避難層和其他公共安全場所的建設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李偉表示,對避難層的發展,建議項目參建各方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范、規程把好設計、審查、施工、監理、驗收關,為使用者提供出一個合格的建筑避難安全場所;其次在使用中,要加強對消防設施、設備的日常管理、養護及定期演練、檢查,避免重建輕管的現象發生;第三,大力普及消防安全教育,定期對高層建筑業主和學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及消防安全教育,讓人們真正認識到避難層的作用及使用知識;第四,針對目前我市高層、超高層建筑發展建設較快的現狀,應結合地方實際,盡快出臺地方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