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纖維是一種纖維狀輕質耐火材料,具有重量輕、耐高溫,熱穩定性好、熱導率低、比熱容小及耐機械震動等優點,因而在機械、冶金、化工、石油、交通運輸、船舶、電子及輕工業部門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航空航天及原子能等尖端科學技術部門的應用亦日益增多,發展前景十分看好。陶瓷纖維在我國起步較晚,但一直保持著持續發展的勢頭,生產能力不斷增加,并實現了產品系列化,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陶瓷纖維生產大國。
陶瓷纖維的化學組成見表2-16所示。
表2-16 陶瓷纖維的化學組成陶瓷纖維的直徑一般為2~5um,長度多為30~250mm,纖維表面呈光滑的圓柱形,橫截面通常是圓形。其結構特點是氣孔率高(一般大于90%),而且氣孔孔徑和比表面積大。由于氣孔中的空氣具有良好的隔熱作用,因而纖維中氣孔孔徑的大小及氣孔的性質(開氣孔或閉氣孔)對其導熱性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實際上,陶瓷纖維的內部組織結構是一種由固態纖維與空氣組成的混合結構,其顯微結構特點是固相和氣相都是以連續相的形式存在。因此,在這種結構中,固態物質以纖維狀形式存在,并構成連續相骨架,而氣相則連續存在于纖維材料的骨架間隙之中。正是由于陶瓷纖維具有這種結構,使其氣孔率較高,氣孔孔徑和比表面積較大,從而使陶瓷纖維具有優良的隔熱性能和較小的體積密度。
根據其化學組分和結構形態的不同,其安全使用溫度從600℃至1300℃,可用作工業窯爐的絕熱和耐火材料、高溫高壓蒸汽管道的絕熱材料、高溫密封絕熱材料、高溫吸聲材料、耐火建筑用材和防火材料、原子反應堆內襯材料等。
目前,“電阻法噴吹成纖、于法針刺制毯”和“電阻法甩絲成纖、干法針刺制毯”仍為國際上陶瓷纖維生產的兩種典型的工藝技術。由于陶瓷纖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擴大,以及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要求陶瓷纖維產品向功能性方向發展,以滿足特定領域內所需的專用功能性產品。如使產品具有優良的耐高溫性能、力學性能、柔韌性能和可紡性能等。
在制造方法方碰,熔融法與化學法(膠體法)同時并存且同步發展,以適應不同品種用途的需要。熔融法常用于生產非晶質(玻璃態)纖維,其技術含量低,生產成本低,產品的應用量大面廣。
主要用于工業窯爐,加熱裝置,耐火、隔熟應用領域中的基礎材料等?;瘜W法用于生產多晶品質纖維,該法技術含量高,生產成本也高,附加值高,但產品仍較少。主要用于1300℃以上高溫工業窯爐的耐火隔熱及航天、航空、核能等尖端技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