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和經濟技術飛速發展,體現城市時代特征的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地矗立于現代都市之中,隨之而來的高層建筑火災發展形勢也越來越嚴峻。高層建筑樓層高、人員密集、功能繁雜,火災危險性較普通建筑大得多,加之大部分高層建筑位于繁華的城市中心,一旦著火,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和人員救援難度很大。
一、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限制因素
高層建筑內部有大量的管道、豎井、樓梯間、電梯井等,從地面一直通到最高層,發生火災時,這些部位就變成了一座座高聳的煙囪,空氣或煙氣沿著這些通道很快擴散或排放,這稱為“煙囪效應”,而高層火災破壞力一定程度上來源于此。
據測試數據顯示,一座高度為100米的高層建筑,在無阻擋的情況下,煙氣順豎向管井擴散至頂層只需要30秒,瞬間整幢建筑即可形成“立體火場”。正因為如此,高層建筑火災蔓延速度極快。而且,國內目前常見的消防云梯車只能達到50多米高,相當于十幾層樓的高度。這就意味著,對高于這個高度的樓層被困人員,消防隊員無法利用舉高車輛營救。隨著云梯車舉高高度的不斷增加,其工作臺的擺幅也將不斷增加,若擺幅達到一定程度將無法實施人員營救,水槍或水炮外攻射流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此外,由于高層建筑內的消防電梯往往因各種故障無法正常使用,消防人員必須至少身負20公斤設備徒步、負重攜帶救援器材到達撲救陣地,需要消耗大量體力,對開展滅火有一定影響。當消防隊員從樓梯間登樓時,樓內人員則從樓梯間向下疏散,致使兩者發生對撞,既影響了人群的疏散速度,又阻礙拖延了消防員的攀登速度,對撲救火災不利。
二、高層建筑火場逃生自救對策
高層建筑一旦著火,比普通建筑更容易出現被困人員傷亡現象。因此,高層建筑火災中被困人員必須學會自救。火場自救逃生的方式有很多,只要避免行為誤區,理智地運用逃生技巧,就能選擇出一種最佳方式實現逃生自救。
1.保持鎮定是火場逃生的第一要務。發生火災時,被困人員要保持鎮靜,不驚慌,不盲從,進而選擇正確的逃生方法。但實際上不少人覺得火勢離自己很遠,心存僥幸,逃生不及時,浪費了逃生的黃金時段。還有一部分人缺乏冷靜,火警信號傳來時,單憑主觀臆想夸大火災危險,產生恐慌,喪失理智,對疏散路線不加選擇,四處逃竄,甚至會從高樓上跳下。火災時,許多人還會趨向于依靠他人的判斷,認為多數人的決策是正確的,從而導致“隨大流”的現象,造成混亂無序、無法控制的局面,降低了安全疏散的幾率。
2.根據火情確定逃生路線。當所處樓層著火時,若樓梯尚未封死,火勢不十分猛烈,可以披上用水浸濕的衣被,盡快撤到安全地帶。若著火點位于自己所處位置的上層,直接向樓下逃去即可;若著火點位于自己所在樓層下層,且火和煙霧已封鎖向下逃生的通道,則應盡快向樓頂平臺逃生。從走道里逃生切記要彎著腰,緊貼墻壁,頭部盡可能貼近地面行走。高層建筑的安全通道都配有疏散指示標志燈,火災發生時,可以循著指示燈逃生。對于專門設有避難層的高層建筑,如果無法逃離大樓,可以暫時呆在避難層等待援助。如果火勢相當猛烈時,
3.所有安全通道和向外聯系均被切斷,沒有任何逃生設施的情況下,要迅速離開危險性較大的房間,向離火源較遠的衛生間躲避。進入衛生間后,關掉大火與自己之間的所有門窗,用衣物或者破布將門縫隙全部塞緊,然后擰開所有水龍頭放水,便于取水降溫。若有浴缸,危急時還可躺在浴缸中暫時躲避,為營救爭取有利時間。千萬不可躲到床底、衣櫥等處,這是火災中危險場所,而且又不易被消防人員發覺。
4.火場逃生要迅速。高層民用建筑使用了大量可燃材料裝修裝飾,配有大量家電和家具,這些可燃物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氣和熱量。這些煙氣是阻礙人們逃生和進行滅火行動,導致人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表明,由于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他有毒煙氣熏死者一般占火災總死亡人數的40—50%,而被燒死的人當中,多數是先中毒窒息暈倒后被燒死的。因此,身處險境時應盡快撤離,不要因害羞或顧及貴重物品,而把寶貴的逃生時間浪費在穿衣服或拿貴重物品上。已經脫離險境的人員,不要再顧忌遺留在室內的物品,切勿貪戀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