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案例:中糧集團的戰略轉型
中糧集團從糧油食品貿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實體領域發展,成為一家涉及農產品加工與貿易、金融、地產等多產業、跨領域的投資控股型集團公司,居中國食品工業百強之首,名列美國《財富》雜志全球企業500強。中糧集團的戰略經歷了從以貿易為主到全產業鏈的艱難轉型歷程。以董事長寧高寧和總裁于旭波為代表的中糧管理團隊發起一場以“全產業鏈”為主攻方向的全面戰略轉型,從過去的外貿業務為主逐漸向加工和品牌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延伸,增強市場主導能力。
在新戰略思想的指導下,中糧通過一系列的并購及分拆上市,形成了糧食貿易、糧食及農產品加工、生物質能源、品牌食品、地產、酒店、土畜產、包裝、金融九個板塊業務構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基本實現了貿易向產業的轉型。中糧的競爭力也得到很大提高:與2004年相比,中糧2008年的總資產、營業收入增長1 倍多,經營利潤增長5倍、凈利潤增長3倍以上。
1.傳統戰略
(1)以貿易為主導的戰略
1987年以前,中糧是典型的外貿類企業,靠著外貿壟斷權和資源權來生存和發展。1992年,中糧開始由一家傳統外貿代理企業向多元化公司轉型。1996年,中糧提出“四三三”經營格局——進出口貿易占40%,實業占30%,期貨、金融及服務業占30%,實業成為公司經營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糧將其全部實業項目劃分為糧食油脂加工,農副產品種植養殖,酒、飲料生產,工業食品加工,包裝,倉儲運輸,酒店經營和物業開發八大系列。
至2004年,中糧福臨門牌食用油,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名列同行業第二;長城干紅、干白葡萄酒的銷量,在中國葡萄酒行業中排名第二;“金帝”巧克力,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位居第三;中糧可口可樂有限公司,是可口可樂在中國大陸的第三家獨立裝瓶商。中糧在酒店、麥芽、面粉、金屬包裝等幾個重要的投資項目上也獲得了成功。
2004年12月,寧高寧從華潤集團“空降”到中糧,成為中糧集團新的董事長。2004年底的中糧,傳統外貿依然是比較主導的業務。
(2)傳統戰略的弊端
第一,發展戰略思路相對簡單,不系統
中糧集團提出了2000-2005年的發展戰略:加快企業改革的步伐,調整組織結構、人才結構;擴大糧油食品主業規模,調整產品結構;加強科技開發、資本運營、品牌經營,提高企業核心能力;建立國內營銷網絡,實現國內外經營一體化;實現產業資本、貿易資本、金融資本、智力資本的結合;到2005年使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進入世界300強。
從這些描述來看,中糧缺乏系統性的戰略思維,沒有構建有效的戰略以及戰略的實現路徑,各職能戰略缺乏內在的邏輯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第二,業務模式單一
隨著國家進出口經營權的放開,原先擁有的壟斷優勢逐步喪失,中糧集團開始遇到戰略困境。中國加入WTO后,中國的外貿管理體制進一步向WTO的原則靠攏,純粹外貿公司不僅業務量會越來越小,而且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多。中糧公司近幾年進出口業務方面的貢獻越來越小,實業貢獻越來越大。傳統外貿企業賴以生存的條件發生了改變。
中糧倚重的貿易,存在的理由源自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進出口許可與配額,一旦理由消失,就必然對中糧集團形成致命性的威脅。
中糧集團單一的貿易業務模式,使得集團利潤來源也比較單一,對集團的風險性非常大。
2.中糧全產業鏈戰略
“環境決定戰略”。中糧集團進入新世紀后,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無論是國際的還是國內的,這就要求中糧集團“謀定而后動”,需要在使命愿景、發展戰略、業務戰略等方面進行根本性的改變,實現由單純的貿易型企業向全產業鏈模式的轉變,以規模經濟、協同效應和產業地位實現價值最大化。
(1)中糧集團的使命愿景
2004年初,董事長寧高寧從華潤集團空降到中糧集團后,就提出“中糧必須回答中糧是什么樣的企業”,這是任何一個企業必須思考的戰略核心命題。
中糧集團的產品主要是糧食貿易、農產品加工、食品制造、生物質能源生產、地產等,也就是為廣大的消費者提供吃的和住的。因此,無論從中糧未來發展空間看、自身定位,還是今天的發展基礎,還是從國家宏觀需要來看,中糧作為央企,最需要發揮作用的地方就是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總量和質量安全。
由此,中糧集團的使命非常清楚了。中糧必須作為糧油食品企業存在,必須致力于提供豐富的食品及解決消費者和政府都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這就意味著中糧打造一個強大的糧油食品產業體系,從大宗的糧油貿易到食品加工、銷售,中糧必須打通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食品之源。
(2)發展戰略
中糧集團總體戰略為:成為以糧油食品貿易加工為主的、多業務的投資控股企業,主業集中在糧食貿易、加工,食品加工、銷售,土畜產,地產,酒店及金融服務業;通過充分發揮糧食貿易主渠道及中國食品主要供應商的地位,滿足客戶對糧食、食品日益高品質的需求;建立國內外貫通的糧食貿易、分銷、物流、加工體系,建立品牌食品的研發、生產、物流、分銷體系,由此建立真正國際的大糧食、大食品加工及貿易商的地位。
2005年4月,中糧集團經過廣泛的深入思考,確立了“集團有限相關多元化、業務單元專業化”的發展思路:中糧的第一要務是發展好主營業務,不搞過度多元化,新進任何行業都將慎之又慎;行業之間要具備相關和協同性;每一個業務單元要形成自身的發展目標和行業競爭戰略,業務單元之下不能再有多元化的業務組合;要把資源配置到有發展前景的業務單元,并通過不斷調整業務組合增強集團整體競爭力。
(3)業務戰略
中糧集團的主要業務板塊:
其一,糧油業務
公司通過整合中糧糧油、中國糧油、中國食品三大糧油食品業務群,形成了糧食“大通道”經營理念下的上、中、下三游產業結構,發揮國有糧油企業的主渠道作用。
中糧糧油業務板塊定位于糧食貿易和物流環節,整合了原中谷糧油集團公司的糧油內貿業務,劃入原屬其它業務板塊的飼料業務進行集中經營管理,同時將原中谷糧油集團公司的油脂加工、糧油科技和房地產業務剝離至相關業務板塊。中糧糧油是集糧食采購、儲運、銷售、內外貿于一體的綜合貿易運營商,為客戶提供糧食原料采購、倉儲物流和套期保值服務。業務種類包括小麥、玉米、稻谷等主糧貿易、油脂油料貿易、雜糧雜豆和食品原料貿易、飼料原料貿易與加工、糧油收儲業務、糧油物流業務、糧油期貨業務等。
中國糧油是公司主營糧油加工的業務板塊,是中國領先的農產品加工商和供應商,為全球客戶提供食品原料解決方案及生物能源和綠色化工產品。中國糧油的主業集中于糧油價值鏈的加工環節,輔以相關的貿易業務,包括油脂加工、非糧生物質能源、大米貿易及加工、麥芽加工、小麥加工以及期貨業務。中糧的大米業務將由單一的對外貿易拓展為“種植-收儲-加工-貿易-品牌-分銷”一體化產業鏈模式。
中國食品是公司主營品牌食品飲料的業務板塊,致力于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食品企業,進行可追溯的食品安全控制,為客戶奉獻營養、健康的優質食品。業務范圍包括酒類、糖果、小包裝食用油、廚房調味品及飲料等。
其二,中糧地產
中糧地產圍繞住宅地產領域,以提供高檔住宅為定位,輔以中高檔住宅和其他功能混合的都市綜合體,通過合理的業務組合實現均衡發展。
其三,中國土畜
中國土畜經營業務包括茶葉、木材、羊絨、香精香料、船務等產業。中國土畜下設中茶公司、木材部、雪蓮羊絨公司、利海船務公司、香精香料公司和中國山貨等業務單元。中茶公司是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科研于一體,在福建、浙江、云南、湖南等中國茶葉原產地建有多家生產企業和原料基地,茶葉銷售位居國內市場第一,是中國茶葉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中茶公司以“中茶”、“猴王”、“海堤”、“蝴蝶”等品牌經營普洱茶、綠茶、紅茶等多類茶葉品種,并從事可可與咖啡豆的貿易、加工業務。